悠然笔迹>青春小说>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> 第三零七章 汉道昌(大结局)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都记下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一定不能闭关锁国,一定不能放松对海外的警惕,一定不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,不能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了,明白了吗”

    看着自己的儿子,朱厚照越发感觉要交代的事情越来越多了,准确点说,离自己更大的计划时间越来越少了。

    “儿臣都记下来了,父皇,您能不能慢点说,儿臣才十二岁啊”朱载墨有些委屈,不明白最近父皇到底怎么了,为何突然对自己如此严厉起来。

    “十二岁怎么了,你个不争气的玩意儿,你父皇我十五岁登大宝,十二岁的时候就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居了,你十二岁了还一事无成,莫非就不会觉得羞愧吗”

    “儿臣惭愧,儿臣万死。”

    朱载墨不敢顶嘴,只能老老实实地拜倒了下去,心里却是将父皇告诉自己的东西牢牢地记了下来。

    对于父皇的丰功伟绩,詹事府的几位老先生都是给自己讲过的,父皇才是自己的目标啊,这才叫做千古一帝啊,自己还听说了,父皇的内帑可是有六千多万两银子呢等自己以后继承了皇位,一定要把这豹房再好好的修建翻新一遍

    要是让朱厚照知道这个逆子的想法,恐怕那条特制的鞭子又有用武之地了,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家财,是让你用来修检宫殿和庙宇的吗

    也不知道弘治皇帝在天之灵,想到这两个败家玩意儿,会是什么心情,自己辛辛苦苦弄出来的弘治中兴,好不容易留下来的内帑三十多万两银子,不也被你这个不肖子孙拿来修建豹房了吗

    “噢,对了,还有对于兵仗局也就是如今科学院的那些先生,万万不可忽视他们的作用,无论他们要什么,你都要尽力满足,要给人家提供一个安心的科研环境,让他们潜心钻研,明白了吗”

    “儿臣明白了,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看着这孩子一脸的不耐烦,朱厚照也不生气,揉了揉他的脑袋,自顾自的回了正堂,继续准备自己的东西。

    从两年前,朱厚照就一直在编写一本自己的书籍,一本凭借着自己前世记忆所写出来的东西,从科学,到声光热力电,到生物,从细胞到神经到组织到系统,还有各种先进的文化,政治体制,各种文明,各种原理,统统编写了下来。

    打算把这本书印发无数本,免费发行天下,就为了启蒙自己的百姓,放飞他们的想象力,也好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一些基础。

    也不管百姓们能不能看得懂,也不管自己写的对不对,总之发行下去就是了,只要那些有缘人,例如后世的徐光启等人看到,那必定是如获至宝,大有收获,到时候有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,大明朝的科技水平必定能够蒸蒸日上。

    当然,为了避免这些人发现了错误却不敢提出来质疑,朱厚照落款的名字并没有用自己的名义,用的是朱寿,至于朱寿是谁,大家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 又过了一年,鞑靼人已经完全和亨通形成利益交错忘了,或者换句话说,如今的鞑靼,已经完全在亨通的控制之下。

    只要钱到位,好处到位,亨通可以随时更换鞑靼人的部落首领,甚至可以号召其近八成的鞑靼百姓与自己一同反抗“暴君”。

    原本的吴淞霸那早已经因为和许刚云意见不合而被废除,以后又莫名其妙地被族人所杀害,之后又换了两届首领,没有一个能够得以善终,当然,其直接原因也是不约而同:和亨通商行政见不合。

    鞑靼人所有贵族都已经意识到这群汉人的强悍了,但没办法,如今自己的百姓,包括自己在内,都已经完全沦为了其附庸,得看着人家的脸色吃饭,如果不听话,就会死,就算是想要反抗,也没人会陪自己一起去送死。

    唯一的办法就是顺从,是服从,是做他们的傀儡,是乖乖地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捡口饭吃。

    三天前,鞑靼人的部落首领又被更换了,此人才二十三岁,乃是在官学读过书的学生,叫做巴爷宝拉,此人看的很清楚,也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