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然笔迹>历史小说>故我执棋 >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杏花台里有什么
    唐明逸知道华季只是卖个关子,必然会主动来说,于是也就按捺住自己想要顺着他言语,问出“为了什么”的想法。

    果然,华季见没人来问,只觉得无趣,便又进一步朝文良问了一句:“文先生觉得,孙家老爷或者是见过的下人们,知晓几位身上有功夫吗?”

    文良认真来回:“恐怕是能看出来的,就算我们刻意隐藏,但最少身形是藏不住的。”

    常年练武之人,无论高手低手,基本的功夫就那些,可能大家路数各有不同,但这些都是寻到了门道之后才有的分支,最基本的部分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。

    无非是有些人练得长久一些精湛一些,有些人练得短暂一些粗糙一些而已。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,有些经年累月的习惯是很难改掉的,大家有同样的经历,基本上都能一望而知。

    之所以高手能看出低手的本事,一靠江湖经验和见识历练等等,二便是通过对方的一些动作习惯甚至吐纳的规律等等,判断出对方大概处于自己多少年前的一个水平,从而得出对方基本的一个实力范围。

    更何况,还有个有时管用有时又不管用的方法,便是看人肩背臂膀壮实与否,但这也就只能作为一个佐证来看,并不能判断得太过具体而已,毕竟有些人有了个基础,便朝着身法灵活,轻功扎实的方向去了,因而还要刻意避免着身形的修炼。

    文良既答,李茂终于满意,继续言道:“所以对方知晓我们多少都带着点功夫,又不能确定或者不能完全想到我们实际上是一个碾压的优势,在防备着的情况下,一定要挑拣一些稳妥的来应对才是。可这二人的功夫,显然不如这楼里面死掉的一些扎实。”

    唐明逸听到此处,终于开窍:“所以功夫不重要,能言善道才重要?”

    华季拍了拍大腿:“对喽,得让我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被他们拖延个一时半刻才进去。那唐公子觉得,他们为何要拖延我们?”

    华季这语气其实并不妥当,竟把唐明逸当成徒弟一般来询问,然而唐明逸却不在意,认真回道:“想必是要把一些不能让我们看见瞧见的,藏匿起来或者转移出去。”

    华季再一拍腿,连声称“对”,又狠狠夸了句:“唐公子了不得!”

    唐明逸这才稍微有些尴尬,却不好避过不回,只得称道:“我只是顺着华先生的话讲,若没有你来提点,我确实想不到这些。”

    华季嘿嘿一笑,又道:“假若这楼里真有什么不能为我们所见的秘密,那话就可以说回来了,首先是这些花娘与秘密应该无关,其中也没有什么至关重要的人物,所以他们并不在意花娘的死活。”

    这是个已知的结论,众人也就连连点头,华季继续说道:“那么,还是刚才那个问题,这些人连找一找幸存的花娘,以免自己日后受到责备的兴趣都没有,这不是一个伎馆伙计的逻辑。他们既然敢这样反应,只能说明孙老爷自己就不在乎,至少相比于报信这件事,眼前的东西是可以不在乎的。”

    这一点上,唐明逸还觉有些想不透彻,于是又问:“那这秘密能是什么?”

    华季伸出手指,朝着唐明逸点了一下:“唐公子这算是问到关窍上了。你不曾去过伎馆吧?”

    “确实未曾去过。”唐明逸诚恳来回。

    华季咂了下嘴,便道:“唐公子可知道,这样一个地方,这样一位花娘,一天能过手多少数目的银钱?”

    唐明逸习惯了他这般发问,只是摇头并不作答。

    华季也就自行往后去说:“这么说吧,这种以台为名的伎馆,白日间是不开的,到了夜禁之前往往也就打烊关张了,仅这不足五个时辰,少则十余两,多则几十上百两。寻常人攒上两月不吃不喝,也未必敢来这一趟。”

    华季说完,唐明逸还没来得及反应,文良倒先开口:“华先生对这个倒是了如指掌。”

    华季一愣,随即尴尬笑了笑,很有些心虚:“我是不常来的,但混在酒肆里头,听是听过不少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