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然笔迹>青春小说>公主饶了我吧 > 撤离 驸马!你跑哪去了?
    顺宁府城征调来的数十辆骡车、马车和牛车装得满满当当,第一批山民在长武营的协助下,正迁往府城。江小白与伍老大又辗转另外几处村落,挨家挨户劝说,伍老大这边一动,其余的山民果然也就不像当初那样坚持。这一整天下来,又有几十户人家开始往山下搬。

    到了夜里,下山的山民们暂住在长武营的军帐中,等待运输车辆从府城返回。伍老大嘴上说着要进城吃香的喝辣的,却没有跟着先前的车队去,而是领着同村的几个青年留下来帮忙。他还把自己家里存的酒都拿出来,分给长武营的军士们。

    晚饭过后,一群人就围在营中篝火边闲聊。关于那块金牌,江小白还没来得及细问,这时候闲下来便向伍老大打听金牌的来历。说起这个,伍老大就来了精神,向身旁的青年问道:“你们还记不记得,那年来过山里的江老弟?”

    一名青年恍然大悟道:“就是那个和你一同上山打猎的江公子吗?”

    伍老大点头道:“对啊,除了他,还有哪位城里来的公子哥到咱们山上打过猎?”

    江小白不解地问道:“我哥从前是来过顺宁岛,可他是来府城探望朋友的,为何会跑来天井山里打猎呢?”

    “你哥的确是来府城探望朋友的,但那次恰好让我遇上了。”伍老大说着,神色间颇为感慨,“说来也巧,我这辈子没进过几次城,我也不喜欢和城里人打交道,但那次我家大娃病得厉害,吃了很多草药都不见起色,我不得不背着他跑了一趟府城。”

    孩子生病是常事,但山里没有大夫,孩子一旦生病很可能会有性命之忧。自从打听过山民们以往的经历之后,江小白便时时为山民们的境况而揪心,也更加觉得这次做的事情十分有必要。

    伍老大接着说道:“我特意带着虎皮去找了大夫,可大夫却不收,让我换了钱再去找他。我拿着虎皮到街上找人换钱,那时候大娃浑身发烫,已经开始说胡话了,我急得不得了,见人就问要不要虎皮,却没人稀罕这东西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青年开口问道:“所以你是遇上了江公子,大娃才得救?”

    伍老大点了点头:“是啊,我看见几个公子哥走过来,本来不想上去搭话,我听说城里的公子哥都不好招惹,弄不好还要挨一顿揍,可是大娃实在等不了了,我要厚着脸皮上去问。谁知江公子看见我背着大娃,别问我是不是等钱救命。我和他一五一十说了,他便随我去找大夫,请大夫即刻给大娃治病,还说要用最好的药。”

    江小白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营帐边,一群山里的孩子正围着几名军士问东问西,不时伸手戳戳他们身上的铠甲。孩子堆里正活蹦乱跳的那个就是大娃,没想到这七八岁的孩子竟也曾经历过生死一线,更没想到,救了这孩子的竟是自家哥哥。

    她微微笑了笑,暗自寻思着回去要好好夸一夸哥哥。“没想到我那不着调的哥哥,竟然还救过人性命。”

    伍老大叹道:“江老弟是个热心肠的人啊,他不光救了我家大娃的命,连虎皮也没收。我便邀了他到家里做客,于是他随我来天井山住了几日,天天跟着我上山打猎。”

    江小白听着听着便开始有些困倦,近来她每天冒着雨在外奔忙,哪怕有伞有蓑衣,还是经常被淋得浑身湿透,头发也顾不上整理,乱糟糟地贴在脸上。这时候她最想做的事就是躺在自家的床上,舒舒服服睡上一觉。

    这时她也才忽然明白,为何上一世张君雅进了山就一直没空回驿馆。想想那时的张君雅或许也是如此劳碌奔波,她不免还是有那么一点心疼。

    江小白正想得出神,巡营回来的江小碧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,说道:“小白,你随我进来一下。”

    江小白起身跟着二姐进了营帐,伍老大却依然没尽兴,又与众人说起那时和江小金一同上山打猎的趣事。江小金偶尔也会外出爬山,但从没打过猎,在老练的猎户面前,难免要闹出不少笑话。说起这些事来,伍老大心情十分畅快,仿佛已将离开家园的惆怅抛到了脑后。

    深夜时,车队从府城赶回,众人连夜将车又装满。山民们家中没什么值钱的东西,但有些老旧物什始终割舍不下,便一并搬了下来,什么猎弓、柴刀、背篓之类,还有许多兽骨兽皮、珍稀草药,想着能进城换些钱,毕竟离开了山里,没钱总是活不下去。

    次日清晨,江小碧带领最庞大的一支车队向府城进发,这次要迁移的山民几乎都已经在队伍里,只留下伍老大和几名年轻力壮的男子,陪同江小白等人殿后。

    趁着今日大雨停住,江小白打算将山上还未迁走的山民全部转移走。她与胡全、伍老大各自带领几名军士分头到山上各处巡视。

    等到江小白折返下山时,身后又多出十余山民,每人大包小包提着东西,士兵们肩上扛着重物,香香则拒绝帮忙,她坚持紧跟在江小白身旁,不愿为别的事分心。

    下山的半路上,等在道旁的三个人拦住了江小白。江小白见这三人像是一家子,老两口五十来岁,还有个和江小金一般岁数的青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