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然笔迹>竞技小说>超级科技强国 >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币改
    1926年度科技投入和工业建设投入总计2.6个亿,建设了包括五个中小型油田以及配套炼油厂,大中小型矿山127处,其余各种直接投资的大中小工厂共计215家,各种科研单位65家。

    在农村问题上主要是种子和肥料的投入,虽然采取了上缴公粮补偿种子和肥料价的方式,但实际1926年三省农业特别补贴达到0.24个亿。

    还有两个大头是公共事业投入。除了医疗卫生事业外,目前正在兴建的昆会公路,昆桂公路,贵广公路,以及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昆防铁路,各地水电站,重点城市输电线路的铺设等等,光是1926年度的分期年度投入就达到0.62亿。教育方面,因为我们采取的是六年义务制教育,16年免费制教育,在教育这一块,包括兴建校舍,补贴学生伙食,教师工资,设备采购等等,1926年度共支出0.56亿。另外尚有其他支出0.24亿。

    所有支出总计5.1个亿!!”

    “支出比收入多,那不是意味着我们政府的财政已经破产了?”张蜀生确确实是不太懂经济,作为统治者,他也只需要管人就行,但没想到钱花的这么多。

    “蜀生,这缺的那一部分,都是你自己个人的钱。”孙长庆在旁边插了一句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不管是孙长庆还是孙来喜负责蜀生公司的时候,每年都只需要给张蜀生一份极其复杂的财务统计表就行。张蜀生拿到后自己根本不会逐条逐条地去算,只会交给梦想机的小屁孩,让他去算,只需要挑出错误,查漏补缺就行。在拥有相当多的财富之后,他就很少关心自己的财富究竟有多少。

    而按照他的吩咐,蜀生公司这个超级大集团的盈利,都会在每年的七月份进行一次黄金储备。12年过去了,尤其是在这几年依托三省之地发展极其迅速,蜀生公司已经增长到近100家的各种大中小型下属公司,1926年的纯利润已经达到了骇人的2.5个亿。张蜀生也不知道现在自己有多少钱,都换成了黄金放在蜀生公司的战略储备库中。

    说起来,蜀生公司的经营业务从各种奢侈品、药品、汽车、日用百货再到家电,机械方面,都有涉猎。这个盈利是非常正常的。尤其是这几年依托三省的优势,发展更为迅猛。张蜀生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工业,经过12年的卧薪尝胆后,开始迸发出猛烈的火花,预计1928年,纯利润将达到3个亿。虽然比起西方的巨型托拉斯企业还是有待进步,但在中国,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式现代化大集团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,在不知不觉中,通过几家张蜀生控制的西方贸易公司的操作,几乎整个西方都已经开始在购买西南的产品,层出不穷的设计,新颖的款式,易用性等等,西南的产品不一定是最精良的,但一定是最能吸引消费者购买的。1927年,防城港已经第三度扩建港口,在不知不觉中,隐隐有成为亚洲最繁忙港口之一的趋势。

    而这笔蜀生公司的战略储备金,加上泛美肯氏国际和泛欧亚贸易公司两家公司的秘密储备,张蜀生百分之百控制的资本已经在历经12年之后,达到了一个隐形资本国王的高度。

    虽然这笔庞大到吓人的战略储备金张蜀生另有他用,但并不代表他舍不得花。

    于是,每当刘登科说没钱的时候,张蜀生大笔一挥,孙来喜就会从张蜀生这里领走一个蜀生公司的巨额支付额度。大量的钱从张蜀生的私人腰包,绕一个圈就进了西南政府。倒不是张蜀生不舍得将蜀生公司的收入全部投入进去,只是想到即将到来的世界金融危机,他不得不蚂蚁搬家一样的准备足够多的黄金储备,而且还不能随意动用。西南的建设确实缺钱,但不代表需要无限制地扔进去。

    比如,各地水利建设的时候,政府就采取了发动农民们出工出力的办法,本来是造福农民的工程,让农民自己参与进来,建设热情异常高涨。无数的水库,小型水电站,沿江防洪工程就是这样节约资金建设出来的。同时,比如农村危房改造,政府总是出一小部分钱,然后组织全村共同出工出力,家家户户一起帮忙,自己烧砖,自己烧瓦,自己垒来自己盖。自己砍木,自己搭粱。不少地方就是因为政府的鼓励性投资,从茅屋中搬到了敞亮的土瓦房或者砖瓦房中。

    各项投入是必须的,张蜀生很清楚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比如,军队不大额投入,飞机拿什么造?看似不到十万一架的战斗机,造出上百架就是以千万计了。坦克也不贵,但装备近卫师和主力师的近两百辆坦克,就花掉了好几千万,至于枪支弹药大炮什么的,更是难以计数。

    科技投入大也是必然,各项科技虽然张蜀生都能拿出现成的,但要转换为实用技术,洋洋洒洒几十个类别的科研所,一年一度都得有一大堆。工厂建设也是,第三个五年计划,西南重点加强的是重工业基础。试想,本来就比西方落后了那么多,如果连这点小钱都不投入,西南的重工业将永无出头之日。别说几个亿,再过几年几十亿也要砸进去。

    交通方面的大投入,也是难以避免。从昆明到广西沿海,都没有一条像样的高水平公路,不花钱,怎么修?你就是花钱修条碎石子公路,也比没有强。千里之遥,战时调动总不能用两只脚去走,或者绕来绕去,像当年桂林战役一样花上半个月去走吧。而铁路更是一个国家必须的,不只是年年修,一直都要修。今天不修路,明天后悔了,那又得等几年才能通车。张蜀生别的要求不多,只希望这条昆明通往防城港的铁路,就算是绕了路,也要争取在5年内修通。这些就意味着,大量的钱,如流水一样花出去。

    社会医疗和防疫方面的花费,也是必须的。这个时代,连天花都要死一大片人,谁敢为了节约那点钱,等十几年或者二十年之后,大战胜利了再来做?张蜀生不愿意看着这一代自己看着出生的国人,再次遭受各种可预防疾病的侵害,于是,城市大医院和乡镇小医院,农村村医务室的建立就是必须了。当然,还要号召根本不懂是怎么回事的广大人民群众,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医疗站打预防针……

    农业方面的投入也是。农民没钱买种子和化肥,总不能让他们继续过老日子,连饭都吃不上。而有了种子化肥,没有水,没有技术也不行,那么,这时候的政府流动灌溉队和农技站的组建也成了必然,当然,如果还要收他们的税,那张蜀生宁愿一头撞死。农民都活不下去了,拿什么交税?拿人头吗?

    文化方面事情也很多,别的不说,乡村安装广播站,下乡放几场电影是必须的吧,偶尔还要下乡去搞文艺宣传,不然广大没受教育的人民群众,恐怕连现在的西南领导人是水都不知道。宣传队一起,好了,别说张蜀生,连种子化肥等一系列好处是给的,他们都清楚了。这时候苦难到难以生存的农村人最感恩,宣传效果倒是极佳。

    至于教育事业,那更是百年大计!!

    学生娃没钱,怎么上学?别说学费,不少家庭连一个本子一只铅笔都买不起,你想让他们来上学?你还不如直接逼死人家一家。小范围的精英教育也绝对是错误地,那么,加大教育投入,宁愿政府补贴进去,也要搞全民教育才是正确的。当然,这里顺带的小问题就是,来读书了没钱吃饭,总不能天天吃咸菜和糠粑粑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