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历二十四年,腊月三十,除夕,大雪。

    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齐国泽城,青山藏在深深雾霭之中,偏山尖缀着一点雪白,远远瞧去似是一座仙都雪城。日暮渐沉,照在晶莹剔透的琉璃瓦上,折射出耀眼的光芒。街上行人渐少,青石路只偶尔上出现一两个脚下生风的行人,面上满是焦急,恨不得赶快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。过会儿到了亥时,街上便又该热闹起来了,花车游街,灯火辉煌,洵江河畔烟火绽放,正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场景。

    枣红色的高大骏马驰骋过长街,踏过青石板,溅起融化的雪水,迎着黄昏落日而来,奔向整个泽城最大的府邸——宋府。骏马上年轻的公子生了张俊朗清秀的面容,一双剑眉添了几分英气,那双深褐色的眸子灿若星辰,淡红色的唇微抿着,看不出喜怒哀乐。寒风刮过他的脸颊,半挽的长发随风飘动,绣着金丝云锦纹的袖子里灌满了风,像是两只乘风欲去的青鹤。

    漂亮的瑞凤眼斜乜了一眼两旁的阁楼琼宇,宋辞心中突然生了一丝退意。他从未觉得这条街那么长过,像是延伸到了世界的另一端,怎么也看不到尽头。苍白的双手紧紧地握着缰绳,像是用尽了全部的力气。如果可以,希望时间再慢些,那个困在心底的问题,至今还没找到答案。

    冥冥之中,这次回来,他注定要失去些什么。

    宋府内。

    林玉琅今日特地换上了婆母宋夫人送来的那件雪袄红梅缠丝长裙,青丝绾成单螺髻,金丝玉钗随着莲步一晃一晃,整个人看上去似是一朵人间富贵花,举手投足间满是风流姿态。她生得美艳,身姿窈窕婀娜,便是随便往哪儿一站也是自成一道风景。

    一旁的贴身丫鬟小桃将手炉递给她,笑道:“小姐,姑爷今日该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小丫头是林玉琅从东阳林府带来的陪嫁丫鬟,私底下主仆相处时,仍是喜欢唤她“小姐”。

    林玉琅接过手炉,冰冷的双手触碰到了暖意,恨不得紧紧裹在怀里,汲取着这一丝温暖。她看见身旁十五六岁的小丫头,一双灵动的杏眼中满是欣喜,突然就想起了当年还未出阁的自己。往事成风,眨眼之间竟是三年已过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早就知晓的事儿吗?何必如此高兴?”林玉琅看着廊外一丛被雪压弯了枝的紫荆,不咸不淡地回答道。宋辞不管身在何处,除夕这日是定会赶回家的。

    小桃看她脸色如常,竟无半分笑意,只好不再提这事儿,心中不免也有些埋怨自家姑爷。家中有万贯钱财,还有这么一位大美人,为何总在外头漂着,一年也回不了两趟家。

    “吩咐下去,让厨房再添两道菜,藕盒鱼丝卷和糯米荷花鸡。”林玉琅转头吩咐道。

    小桃一听,忙应了一声,快步退下朝着后厨奔去。总算小姐心中还是惦记着姑爷的,这两道菜可是姑爷最爱吃的。

    身旁少了活泼到略显聒噪的小丫鬟,林玉琅突然觉得世界都清静了不少。

    天边霞光绚烂,她抬起头,竟看见鹅毛大雪纷纷落下,吸了一口气,竟是凉彻肺腑。她其实不常想起宋辞,可是每每想到时,又会觉得思念与热爱深入骨髓,早已在心底烙下了痕迹。

    这三年她学到了很多,理财之道,为人处世,揣测人心,偏偏没学会怎么让宋辞爱上自己。

    宋辞就像是山涧的一阵风,带着溪水的湿冷和蕙草的芳香,令人心旷神怡,可谁都知道,风不会为任何人停留。这么一想,突然又豁然开朗了:这三年来虽然见过宋辞的次数两只手都数的过来,但是这阵风总算也从她的身旁拂过几次,只是不知何时就该止了。而当风止时,她是该继续往自己的路走去,还是追赶着风让它停下?这才是她要思考的问题,需得尽早做出抉择。

    林玉琅露出一丝苦涩的笑,这无奈的神情转瞬即逝,取而代之的是刚才的冷静从容。她微微昂起头,迈着优雅的步子朝着主厅走去。或许穿过这条长廊,她就能看到许久不见的宋辞。她甚至已经在脑海中想象宋辞今日会穿什么样的衣裳,用的发箍是不是她上次送的那一只,这次回来是不是又瘦了。

    林玉琅行至拐角处,却突然迎面撞上来一个人。那人见自己要直直往林玉琅撞去,一双杏眸瞪得如铜铃大,好不容易在一步之遥处刹住了脚。

    “少夫人!”少女忙俯身行了个礼,脸色被吓得有些苍白。

    林玉琅倒是没被吓着,定睛一瞧,认出这少女是府中的丫鬟菊芳,于是微微点头,问道:“走这么急作甚?”

    菊芳听她声音未有恼怒之意,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,立马回答:“少爷回来了,夫人让我来请您过去。”